第两百二十二章 棺椁的生命力-《探墓中郎将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等胖子进去了之后,我也直接就跟着钻了进去,后面茅三诊他们紧随其后,凝凝是被直接塞进来的,看着她那张憋红的小脸,倒是有些忍俊不禁,这个海里面可以自由自在翱翔的美人鱼,上了岸之后,确实行动和各方面有有点吃力,需要人时时照顾着。

    进了主墓室之后,就发现其实这里面并不大,这个倒也是可以理解,毕竟是沉船葬,在整体规模上受到了很多的限制,不过总体来说,这个主墓室,依旧比凝凝和上官婉儿的墓室,加在一起都还要大一些。

    墓室的左右两边,都是那种承重的柱子,每一边都有三根,加上中间的三根,刚好呈九根,每一根的直径都在半米左右,并不宽,但是也不细了,联想到上面就可能是海水,就知道这几根柱子承受的压力绝对不轻。

    每一根柱子上面都雕刻着明朝时候的那种特有的龙,这龙雕非常讲究,毕竟发展了数千年,而每一个时代的龙雕都不一样,平面的和立体的也不一样。

    明朝和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,其龙的造型已趋于成熟,虽说清承明制,但在艺术风格表现上迥异很大,以玉雕为例,明代的龙给人的感觉是清雅刚健有力,一种向上的气势很强烈……

    而清代的龙给人的是一种老态龙钟,苍老暮气的气息,特别是清朝末期的龙,披头散发,疲惫劳累感更突出,由于过于讲究精工与规矩,造型与纹饰都显呆板。

    在其时的银元上也可以看到,这是否是有一种暗示或者预示呢,值得研究一下。

    明代以永乐、宣武时期的龙纹最为典型。

    当时的龙纹改变了前朝那种身细、头小的幼稚龙形态,变得形体粗壮肥大,威武凶猛,形象高大。龙首比元代变大,上下颚较长,上颚比下颚长而高高突起,有张口和闭嘴之分,张口的伸舌,闭嘴的上唇似如意状,鼻的两侧有对称的长曲须,下颚多有两束或三束的疏须,头毛是一束束的疏毛,前期发少,后期的发多。

    发曲而向上冲,有怒发冲冠之势!

    所以显得很有神威,龙爪有三、四、五趾之分,趾甲成三角形,略微内弯,显得锋利刚劲,人们称明代的龙爪为鹰爪。周围衬托以海涛、缠枝花、火焰、朵云等。

    明代晚期的嘉靖、隆庆、万历时期,龙纹形式多样,就以游龙为多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