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三十二章 古代伟人-《探墓中郎将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于是就看到大家相互瞅了瞅,也没一个人说话的,这自然也就表示了,没人懂,这个倒也能理解,英语谁都能张嘴来两句,但是德语的话,肯定就不一样了。

    “尴尬了,看样子还要找找有汉字的东西。”我继续翻着手中的皮革笔记本说道,虽然上面的文笔我看不懂,但是这个笔记本的工作,素描画的非常好,感觉跟漫画家一样的,整个笔记本大概两指厚,我直接往后翻了翻,就发现整个笔记本记了大概三分之二左右,上面的内容可谓是非常多了,信息量也很大。

    所以这本笔记本的价值,就非常难以估量了,仅仅是历史考古价值,就很高了,更不用说这里面的内容了,现在比较可惜的就是看不懂,有点心痒痒,就跟猫爪一样,只能凑合着看看上面的那些图案。

    其实古时候的人,凡是搞科研和从事某种技艺的,越是厉害的热,就越是有点十项全能的感觉,那个年代并没有如今这么缤纷多彩,虚拟现实残害了太多人,一个人能在某个领域做一些成就,就很厉害了,而古时候的人,却往往各个领域都很厉害,举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达芬奇了。

    这位文艺复兴时期典型的代表人物,用天才来形容似乎一点也不为过,世人对他的评价是学者和艺术家。

    而这两个定义,似乎就已经涉及到了无数的领域,比如画家、天文学家、发明家、建筑工程师。他还擅长雕塑、音乐、发明、建筑,通晓数学、生理、物理、天文、地质等学科……

    这位伟人遗留下来的手稿,足足有六千多页,不是搞学术的就很难理解六千多页纸是什么概念,这么来形容吧,大概就相当于做了六千多份高考理综卷……

    爱因斯坦就说过,达芬奇的那些科研成果,若是在当时就发表的话,足够让科技提升30到50年,这个评价相当高了。

    而这些手稿,大多都是在达芬奇晚年的时候创作的,晚年的时候就很少画画了,基本上都在潜心研究科学,虽然生前完成的绘画作品并不多,但是每一件,都可谓是不朽之作了,他喜欢讲艺术和科学结合起来,这要是蒙娜丽莎的微笑和最后的晚餐这些名画,拥有无数神秘色彩的元素。

    达芬奇是个左撇子,但是令人不得不惊叹的是,他一生,都在用镜像写字,所以达芬奇的日记和手稿,都是镜像子字,这一点应该很少有人知道了,没事干的可以自己拿笔写个镜像子体会一下。
    第(2/3)页